【優良教師】會計學系黃德芬老師
最後更新日期 :
2025-07-03
管理學院 會計學系 黃德芬 |
![]() |
黃德芬教學理念 個人教學理念摘自<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>一文,發表於月眉20080930 昨日當我年輕時 多年以前,我還天真浪漫,滿懷對大學的無限想像,想像那是猶如希臘哲人並肩論道、自由闡述議題、融合理性與感性「愛智」的莊園。當然,小女子很快夢醒時分。在我的大學生活裡,修畢142學分,尋覓典範的初衷破滅,這認清現實的過程也不特別令人心痛,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嘛。反倒是同學中臥虎藏龍,其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,後來變成我的死黨,大夥都叫他「煌河」。煌河甚少公開發言,但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那是個沒有教學評鑑的年代,那是個還有外點制度的年代(註1),煌河在某些課程的出席率極低,經常翹課引起教官關切。後來我才明瞭,離席是他沉默的抗議,他必翹課程的任課教師可歸納為以下四類型: 一、「猛唸課本,毫不敬業」型 大一時,有一門必修課「計算機概論」,老師挑了一本多達一千頁的教科書,syllabus寫得很偉大,大夥滿心期待,都說未來是資訊時代,當然要好好學電腦囉。怎料老師照本宣科,第一堂這樣(大概是害羞吧),第二堂這樣(尚待觀察),第三堂還這樣(深呼吸),第四堂也這樣(絕望)……。煌河無奈之餘,有回幽幽地說:「ㄘㄟˊ,照著課本一直唸,我來唸就好啦!況且我還有主播之姿哩。」我瞥見他開始往前座傳紙條,半晌,紙條傳來,上頭寫著:「他正叨叨念經,你正美麗。現在無聊嗎?若是請簽名。」紙條上已有若干簽名,還有人括弧寫著「好想吃臭豆腐」之類的,平日一團昏睡的同學瞬間精神抖擻,我毫不猶豫簽了名,並寫上「鼎力聲援」,繼續公文行走。 當天53人出席(適逢外點日),50人簽名。自此,煌河不再出現,而那堂課整學期都沒上機。 二、「頻頻當機,有辱專業」型 我曾修習一門數學類的課程,先修課程為微積分。老師不斷強調微積分很重要,且不忘說他是好心才幫我們複習,才剛叮嚀完除法的微分,旋即奮勇示範例題,當下竟掛在黑板上,慘的是課本只有答案,沒有運算過程,就這樣窘了20分鐘,大夥面面相覷,氣氛很是尷尬……「咳!這題你們回家寫寫看。」唉,偶一為之就算了,馬有失蹄嘛,但那位鮮師突槌的頻率實在太高,有回談到3×3逆矩陣的求算(這是高中數學),他又掛了,最經典的一次是他竟算出大於1的機率值(太天才了)。 「很瞎吧?」煌河說:「又當機了!他腦袋螺絲鬆了嗎?到底尊不尊重自己的專業?」搖搖頭,煌河離席了,只有在期中、期末考試時才會現身。 三、「性別歧視,色鬼花癡」型 想當年,兩性平等觀念尚稱薄弱,大學裡難免遇到一些老師存有「性別偏見」,只要情節不過分,同學通常當作茶餘飯後的八卦,無傷大雅。會激起班級一半人口憤慨的老師,常常是評分標準存有「性別歧視」者。 記得有位女老師老愛發表:「女生邏輯能力較差,無法面對數理類科的挑戰。」或「男生不用化妝就很好看,因為這是大自然界的通則。」之類的言論,她又對女同學特別刁難,給的分數也普遍較男同學為低。班上名叫「心怡」、「昭儀」的男生,拿到低分都怨自己名字惹禍。另有一位男老師則是偏愛美女學生,對男同學視而不見,每次上課只對他偏愛的學生講話,彷彿陷入兩人世界。前車之鑑,名叫「達觀」、「文國」的女生,都想盡辦法讓老師認識他們。唉,阿Q地想:上天是公平的,但煌河不能忍受這樣的課堂。 四、「自我膨脹,廢話連篇」型 大學是許多人一生中的特殊地標,有些人在此墜入情網,有些人在此蛻變成長,立下鴻鵠之志。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,師長的人生經驗與處事態度對於拓展學生視野亦極有助益。老師提及自己的人生經驗,通常頗受學生歡迎,至少打瞌睡的人比較少。但前提是:不能每次上課都講這些,否則將流於廢話。記得有位老師總愛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豐功偉業,後來變本加厲,言必稱「我兒子、我女兒上禮拜參加某某比賽,得了優等。」講得十分陶醉,另不忘嘲諷學生能力很差,遠不如他的小孩。 「如果他小孩那麼棒,他應該把我們教得像他們一樣好。」煌河冷言,拂袖而去。那堂課的課本共二十章,全學期才上了三章。 儘管是翹課大王,煌河每學年成績都排前三名,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(他頗引以為恥,真是變態!)年輕時,我們總戲謔地嘲諷:「大學之道,大而殘破。」所幸這四類教師並非多數,否則本國高等教育危矣。我們也遇到許多令人尊敬的師者,他們不必然是口才便給,不必然是風趣幽默。有位教授非常嚴肅,從不講笑話,每堂課準備的教材都很豐富,且對學生的要求極為嚴格,煌河十分敬重他,原因無他,「敬業」而已。若要說煌河的行徑給學子什麼啟示(伊索預言上身),我想說的是: 人不翹課枉大學,日日鬼混成爛泥,時時精進易憂鬱,時間管理方王道。 今日當我年老時 青春過去,狂狷過去。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,如今多成世故圓滑的中年人。多年以後,我在大學任教。我常想像,煌河就坐在我的教室裡,依舊冷靜犀利,不曾老去,監督我片刻也不能成為那四種類型。 史丹佛大學前校長Kennedy在「學術這一行」(註2)的書中開宗明義:「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,是一種約定,缺一不可。」書中對教學或研究孰輕孰重,有精采的論述,並指出:「社會對現代大學的諸多期望中,尤以善盡教導的職責最為重要。」曾經有兩位人士送我這本書,提醒我必須善盡學術責任,一位是我就讀博士班時的所長,一位是東華大學。 我不追求卓越,因為我很平凡;我盡量做到敬業,因為這是本分。「我希望,每位老師教學的青春永駐,即使白髮如霜亦不覺疲倦。(註3)」願與同行共勉之。 (註1) 學校派專人點名之制度,點名未到者必須檢具正當理由向教官請假,否則視為曠課,曠課時數過多,期末扣考。 (註2) Kennedy, D. 1997. Academic Duty. 中文譯「學術這一行」,楊振富譯,2000,天下文化。 (註3) 此句摘自「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」,簡媜,2007,INK印刻出版。 |
業務承辦單位:
課務組 Curriculum Div. ☎ 6122~6126
瀏覽數:
分享